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电脑 杂谈 生活
查看: 2176|回复: 0

[电脑评测]稳定之选——Alienware Area 51m R2使用体验

[复制链接]

44

主题

34

回帖

1665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1665
发表于 2024-6-15 18:26:0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身一直在写另一台机器的使用体验来着,但突然有一天,我发现手里的初代51m开始不对劲了,不仅C面“黄到离谱”:

之前更换的“良品”屏幕总成也出现了问题,在左侧出现了大量的背光亮斑和暗点,仔细观察还会发现摄像头内部还有一个不明物体,这是…橡皮渣嘛:

联系客服之后还是一如既往地需要等配件,正好手里还有余钱,干脆先买个R2用吧!
于是,我用了接近5位数的钱,买了还在保的它:


我其实也觉得价格有点高,不过一方面是人家箱说啥的都全(牛皮纸箱都还在),另一方面配置也不含糊:
CPU:i7 10700k
内存:金士顿 3200 16G×2(后配)
显卡:2080 Super
显示器:1080p 300Hz
硬盘:海力士PC611 1T(后配)
查询后发现散热也是原厂的顶配,这样如果之后换10900K也没有额外开销。机身颜色确实有点可惜,不过相比M系,黑色的51M在A面数字部分采用了“涂满”的效果,确实“黑”出了质感:


另外,由于外观有较为明显的变动,R2的外包装盒也经过了重新设计。不仅改了正面的爆炸图,侧面也去掉了关于键盘的卖点描述:


到手后发现机器有非常恼人的高频噪音,而且不是常见的电流声。经过两天的排查,我发现这还是个“综合问题”:扬声器负责噪音中“能引起耳鸣”的高频部分,稍有老化的风扇负责中高频的“基底”。这件事找官方肯定会扯皮,好在两个件本身的价格都不高,我直接在TB上买了新件。
拆机之后我才感受到,51m R2相比前代确实有不小的变化。除了能猜到的“键盘”“内存槽”“读卡器”之外,“触摸板上的排线”“2.5硬盘位的固定螺丝”“散热风扇的接口位置”之类的一些小细节也都有变化。看来不仅“换键盘”这件事,连更换同型号的C壳都比之前困难不少呀。

另外,掌托下方的m2接口不知道为什么改成了NVMe Only,对我来说是个小麻烦:我之前在R1上用的是SE10(系统盘)+蓝盘3D(WD200T2B0B)+870evo(2.5版),换到R2之后只能把SE10放到掌托下方。然而SE10这温度吧…一持续读写就接近70度,弄得右侧掌托每天都是“暖暖的”,相当不舒服。最后我只能顶着固态回涨的价格,买了一块2t的SD10来替代蓝盘,这下凉快了。
换完之后果然在大部分情况下听不到噪音了,但在开机自检和运行某些游戏(目前我只在装机模拟器1中遇到了)时还会出现,位置大概在屏幕右下到键盘右上的那片区域,推测可能和300Hz屏幕有关。于是我把系统刷新率改为60Hz,再打开装机模拟器——高频噪音果然消失了。有的人可能会问“为什么不怀疑是显卡的问题”,事实上我确实考虑过,但机器在“显卡满载,刷新率较低”的环境下并不会产生噪音,所以排除掉了这种可能。

在对比中我还发现,在同样预设、帧数的情况下,显示的内容越复杂,噪音就约严重。比如图上的装机模拟器1,“面对电脑”时机器的噪音就明显比“面壁”时大,而显卡负载却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。
体验部分我觉得还是按模块来比较合适,具体如下:
屏幕(总成):开头先吐槽一句,这东西的人脸识别模块怎么这么难用呐。看到R2的Tobii加了一个摄像头并在官网标注了“支持Windows Hello”,我还以为这东西能有“老机一样的体验”来着。但装好所有软件和驱动之后,Windows Hello设置界面虽然能识别到支持的摄像头,但登记人脸时要么就是一片空白(绝大多数情况),要么就是卡在捕捉到的第一帧(极少数情况)。把R1的硬盘直接挪过来的时候还有概率能登记并正常识别(win11,未重装Tobii Experience,较大概率提示相机无法启动),想不到重装之后反倒彻底废了。我猜测这是软件冲突造成的,毕竟在登记白屏的时候Tobii Experience会显示“已被占用”,但暂时没有什么办法验证并解决。其它部分没什么可说的,除刷新率从144升级到300外,亮度和颜色表现都和R1没有明显差异,没有什么短板,在笔记本当中应该算一块不错的屏幕了。

喇叭和外放效果:在排查问题的时候,我曾经仔细观察过R1和R2的扬声器,事实证明这两个东西虽然完全通用,但不知道为什么,发声单元的材质有明显的区别。R1的发声单元像“绸”,而R2的单元则更像是加厚的“纸板”或“塑料片”。如果把R1的喇叭装到R2上,感觉…低频稍微有点不足?也许是心理作用吧。实际体验方面,两款机器的外放质量算是“中规中矩”,毕竟比很多“老砖头”少了专门的低频单元,这个表现也完全是可以理解的。
散热:用“51m R1改良散热器”时我就好奇,这东西在风扇起转的时候为什么会有“铿”的那一下,要是声音吧我还可以理解,这套感觉更像是把机身都带动了。当时还以为是改出来的bug,等拿到R2的时候才发现——这风扇就这样,也许是“劲”太大了。这个设计改动带来的好处也非常明显,搭配CF14硅脂时,机器(均衡档、室温26—28、无任何散热辅助)甚至能安静运行默认锁75帧、极限画质+DLSS的地平线4和5。请注意,这个安静指的可不是“不带耳机能忍受”,而是“你身后的人甚至意识不到你在打游戏”的程度。
对于配置要求更高的作品,它的表现则类似R1——风扇声的绝对值也许不低,但绝对不吵人。同时,由于键盘上方加了进风口,开机键两侧也没有R1那样“烫手”了(怪不得R1的2070默认不加背部均热板)。数据方面,室温27度时,Time Spy压力测试结果为97.8%,显卡平均82度,甜甜圈五分钟后单卡功率仍能保持在200W,单烤FPU五分钟后CPU功率稳定在150W,双烤功率则为200W+100W。



啊对,键盘上面增加的进风口也带来了一个问题:在4、5月份,这机器的“吸絮率”比R1高了不少,经常能看到眼前的杨、柳絮飘着飘着,就到键盘上方安家了。(Sigh)这件事也怪不到机器头上,该被骂的应该在办公室里天天嚷嚷着“空调不健康”,工作时间一直要“开窗通风”的挠参吧。
噪音:把之前说的那两个东西换完,这机器其实就没啥噪音了。日常虽然有那么一点电流声,但比我手里那块2080ti闪电要安静很多,在正常环境中,正常距离下几乎是听不到的,完全可以接受。相比R1,感觉这机器在平衡模式下的“风扇起转率”要低一些,而性能模式下可能由于风量增加,噪音反倒大了一点,不过相信各位在日常使用中也不会一直开着这个模式。
键盘:从外观我就猜到手感要变糟,实际也确实如此。触发力度倒可能没什么变化,但键程是实打实地变短了,打字体验比R1及之前的厚机要明显差一些,相当不爽。想了想,这个变化带来的麻烦不少(手感变差、更换难度提升、C面制造成本很可能也得增),而好处除了“增加卖点”之外,可以想到的也只有“比老键盘薄,增加壳内空间”这一条了。再想想R1更换R2风扇后“大切盖板”的操作,键盘的变化可能真的是为“加强散热”做出的妥协吧。好消息是全键无冲功能依然存在,短键程还缩短了一点按键响应时间,打FTDX甚至更爽了。
另外想吐槽下某家“改良散热”,售前说得很好,什么“轻松摆脱R1温度墙困扰”“无忧超频”,实际上无论是店家还是那几个“评测人”,有任何一位提到过“达成这个需求需要什么样的条件”吗?硅脂CF14(九点法)、出风口两米内无任何阻挡、室温24度的情况下,还需要开全速、垫瓶盖才能刚好满足“不碰墙”的标准,这叫“轻松”吗?还有AW应该有的使用体验吗?再加上卖方“不相信用户的安装手法”,寄改后不仅各种断卡扣、丢螺丝,风扇周围还有不少打磨骨架产生的塑料和金属粉末,然后散热状况还是那个样子,这还敢接“改机”的单子呢?值1600吗?
啊,上头了…我们继续。
触感和灯光:传说2020年及之后的AW为了防止变黄,稍微更改了外壳材质,也稍微改变了触感。实际上…好像真有点道理,看了这句话之后,我还真感觉R2“没那么类肤”了,摸起来更像“细磨砂”。之前AW外壳和键盘的“耐久度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周围“三个月盘亮ThinkPad”的人,用了两年13R3愣是没造成明显的使用痕迹,希望新涂层也能有同样的实力吧,从目前的二手市场来看还是挺乐观的。灯光方面,除出风口仍需抽奖之外,剩下的灯就是这个价位段应有的水准:均匀、稳定、漂亮。键盘部分由于外形变了,灯光也从之前的“字母、键缝”变成了“字母、键底”,个人感觉稍显廉价。

性能:最重要,也最简单的部分。我们直接上跑分对比:

图上的四台机器分别为51m R2(10700k+2080S)、台式(9900k+2080Ti)和51m R1的两种配置(9700k+2070/2080)。从详细情况可以看出,分数差异主要来自CPU性能的提升,而GPU方面R2的2080S和R1的2080差距不大,和2070则差了接近25%,不可忽视。
看起来2080版的R1还是很香的哈,对于爱折腾的玩家来说的确如此,但对于我这种“遇更新就装,不装就难受”的普通人,温度墙这件事还是无法忽视,只能放弃。
总结:这回的总结真有点难写,我还是分成“客观评价”和“主观意见”吧。
客观来说,51m R2是一台相当不错的机器,它扩展性强、维护难度较低、“面上功夫”(外观、屏幕、声音)也都做得很足。在此基础上,它还有一套强大的散热系统、温度控制和噪音表现都挑不出任何缺点。性能方面,这台机器的硬件配置虽有些落后,但好在能“尽情释放”,无论是跑分还是游戏表现都是完全可以接受的。
但从个人角度,我终究还是没那么喜欢R2呀,它有点像iPhone 8 Plus,相比前代没有任何“痛点创新”,甚至还作出了一些“妥协”。只是由于前代“真的不太能用”,它才被推上了王座,又因为后世“砍了某个重要的功能”(8P是屏幕、51m R2则是静音散热),它作为那个“封笔之作”,成为了“某个小圈子里的神”。在目前的情况下,出于对笔记本静音、性能的变态要求,我别无选择。但如果有一天戴尔重新放开了显卡温度限制,我还是会重新拿起那台R1,装上2080,给C面贴好膜,然后让它重新回到“主力机”的位置上,没别的原因,只是四条内存、巧克力键盘、不“哆嗦”的机身、不响的屏幕和一整块的Tobii保护条感觉上更酷罢了。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×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Vishnal |网站地图

GMT+8, 2024-12-23 18:50 , Processed in 0.059839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